為什麼會失眠?失眠的3P模型

很多讀者問我,睡眠品質差或失眠的人,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?

每個人一定都曾經歷過,某幾個晚上睡得特別差,可能是大考前太緊張、或是出遠門之前太興奮睡不著。

但是,為什麼有些人會發展成慢性失眠呢?

先來聊聊慢性失眠的定義:

持續地入睡困難、維持睡眠困難長達至少三個月,並且導致白天功能問題(且不是沒有足夠睡眠時間造成)

美國學者Spielman等人(1991)提出透過3個因子來探討長期失眠的病因理論,這3個因子都是以英文字母P為開頭,故又稱之為「失眠的3P模型」:

前置因子(Predisposing factor):

容易讓我們產生失眠的先天因子,這些往往是我們不易改變的部分。像是要求完美個性、容易過度擔心與焦慮、夜貓子型、天生生理時鐘較不穩定等。

觸發因子(Precipitating factor):

造成我們開始失眠的原因,其對睡眠的影響通常會隨著時間衍進而減少。像是過度高興或興奮、發生重大事件、身體疾病、無法因應的壓力等,正面及負面的突發事件。

維持因子(Perpetuating factor):

讓我們失眠長期持續下來的原因,這些通常是認知行為治療的重點,也是小睡熊常跟大家分享的睡眠小撇步的重點。這部分常常是與補償失眠的不恰當行為或生活習慣,以及對失眠的過度擔心有關,像是因失眠睡不好而過度補眠、缺乏規律運動習慣、擔心自己睡不著或睡不好等。

小睡熊就來舉個例子吧!(純屬虛構XD)

前置因子:小睡熊天生對光和噪音敏感、容易焦慮、擔心,隔壁鄰居又時常睡覺時間放大聲音樂

觸發因子:去年夏天考統計資格考前,壓力太大,出現噁心嘔吐還有半夜三點就早醒的症狀

維持因子:小睡熊開始擔心自己會半夜醒來,於是睡前更焦慮。也因為晚上睡不好,白天過度補眠,晚上更加睡不著。而長期下來變成慢性失眠

觸發因子(例如大考)往往只會持續一陣子,但是由於觸發因子誘發我們產生維持因子(例如對睡眠感到焦慮),最後就算沒了壓力源,失眠還是繼續存在。

大家可以看到圖中下方,如果只有前置因子是不會有睡眠問題的。

但是當遇到生活重大事件或壓力源,加上觸發因子之後,很容易就會超過失眠臨界點(Threshold),形成暫時性失眠(Acute Insomnia)。

--

--

小睡熊 睡眠科普😴
小睡熊 睡眠科普😴

Written by 小睡熊 睡眠科普😴

睡眠認知科學家(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認知科學博士/統計碩士) 🙋🏻‍♀️土生土長高雄人 ⭐️想讓更多人認識睡眠💤💤💤